所謂成長,就是不斷找到第二曲線
筆記君說:
你是否遇(yu)到過這些情況(kuang)?
每天上班像上墳,心情沉重(zhong)、打不起精神,想換工作,又不知該做(zuo)什么?
因為你(ni)既沒有長遠的職業規劃,也沒有發展出自己的第二(er)曲線。
什(shen)么是第二曲線(xian)?
簡單(dan)來說,就是任(ren)何事物(wu)的發(fa)展,都有(you)一個(ge)生(sheng)命周(zhou)期(qi)(qi),在這個(ge)生(sheng)命周(zhou)期(qi)(qi)里(li),有(you)起始期(qi)(qi)、成長期(qi)(qi)、高峰(feng)期(qi)(qi)、下滑期(qi)(qi)和衰落期(qi)(qi)。
第(di)二曲(qu)(qu)線,就(jiu)是在高峰期到來或者消失前,找(zhao)到另(ling)一條新的(de)高成長(chang)性曲(qu)(qu)線,獲得持(chi)續性增長(chang)。
不(bu)僅個人(ren)成長有(you)第二曲線,企(qi)業(ye)發展也是如(ru)此。
比如前(qian)段時間阿里換帥。
逍(xiao)遙子陪伴阿(a)(a)里16年,一(yi)路從CFO做到阿(a)(a)里CEO、集(ji)團董事會(hui)主席,參(can)與了幾乎阿(a)(a)里所(suo)有重(zhong)大事件。
但阿里還是(shi)選擇在(zai)需要變革之際,果(guo)斷換人,并(bing)大刀(dao)闊(kuo)斧地進行(xing)組織變革。
一系列舉(ju)動(dong)背后(hou),阿里(li)是在為新的(de)增長突(tu)破,尋找第二曲線。
居安(an)思危,印證了馬(ma)云曾說的:“天(tian)晴的時(shi)候修屋頂(ding)”。
同樣(yang)的情況也發生(sheng)在微(wei)軟(ruan),在比爾蓋茨功(gong)成(cheng)身退后,第(di)二任CEO鮑爾默延續第(di)一曲(qu)線,創造了(le)輝煌的業績,微(wei)軟(ruan)營(ying)收增長了(le)4倍。
但遺憾(han)的(de)是,微(wei)軟公(gong)司的(de)市值卻下降(jiang)了近(jin)一(yi)半,因(yin)為微(wei)軟錯(cuo)過了互聯網(wang)的(de)紅利期(qi)。
只守正、無創新,本質上業務沒有(you)新的突破(po)和(he)增長。
直到第三代CEO納德拉結合大勢所趨,推出了(le)云業務,微軟才再次超越蘋果(guo),奪(duo)回市值第一(yi)的寶座。
任(ren)何企(qi)業(ye)、任(ren)何業(ye)務都不可(ke)能(neng)無限增(zeng)(zeng)長,總(zong)會(hui)遇(yu)到(dao)一個(ge)增(zeng)(zeng)長放緩(huan)的節點,這個(ge)節點可(ke)能(neng)受限于組織熵(shang)增(zeng)(zeng)、市(shi)場環境變化、市(shi)場競爭或者新技術涌現,只有(you)突破這個(ge)瓶頸,才能(neng)再次高(gao)速增(zeng)(zeng)長。
新的增長點就(jiu)是第(di)二曲線。
一、第二曲線,是一把手工程
查爾斯(si)·漢(han)迪,曾在《第(di)二曲(qu)線(xian)》中寫道,“任何企業的(de)發展都有(you)一個(ge)生(sheng)命(ming)周期(qi),從萌芽、培育(yu)、成(cheng)長、成(cheng)就、巔峰和(he)衰退期(qi),死(si)亡是每個(ge)企業的(de)宿(su)命(ming),想要(yao)(yao)擺脫這種宿(su)命(ming),就需要(yao)(yao)不斷地找到第(di)二增長曲(qu)線(xian)。”
事實證(zheng)明,每個企業和組(zu)織一樣(yang),都有(you)著(zhu)一個誕生、成長(chang)(chang)、成熟、衰(shuai)落、死(si)亡的周期。想要跨越(yue)這(zhe)個周期,就需(xu)要找(zhao)到(dao)第二(er)曲(qu)線,獲得持續性增長(chang)(chang)。
否則,任何企業的發展都是:形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。
對于個(ge)人(ren)來說也是,只有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不斷(duan)突破、拓展(zhan)自己的眼界、能力(li)邊界,你的人生才能越(yue)(yue)走越(yue)(yue)開闊(kuo),價值和(he)財富才會越(yue)(yue)累越(yue)(yue)多。
“不謀(mou)(mou)全局者,不足謀(mou)(mou)一域;不謀(mou)(mou)萬世者,不足謀(mou)(mou)一時”!
那么,什(shen)么樣的企業適合做第二曲線?
首(shou)先,初創(chuang)型企(qi)業(ye)肯定是(shi)不適(shi)合考(kao)慮(lv)第二(er)(er)曲線的。考(kao)慮(lv)第二(er)(er)曲線的企(qi)業(ye),一(yi)定是(shi)第一(yi)曲線做(zuo)到極致(zhi),還(huan)想要基業(ye)長青的企(qi)業(ye),比如阿里,定下102年企(qi)業(ye)的愿景;再比如華(hua)為(wei),貝殼(ke)等。
這些大企業(ye)考(kao)慮的不是眼(yan)前的一時小利,考(kao)慮的一定是長期主(zhu)義和基(ji)業(ye)長青(qing)。
想要做(zuo)百年(nian)企業(ye),往往他們的決策都會圍(wei)繞難(nan)而正確的事,比如華(hua)為研究(jiu)芯片技術,貝殼將互聯(lian)網引入中(zhong)介服務,淘寶讓天下沒有難(nan)做(zuo)的生(sheng)意。
二、尋找(zhao)第二曲線的(de)兩大視角
我們都知(zhi)道,第二(er)曲線并不好找,市面上成功的公司不多(duo),能基業(ye)長青的企業(ye),更是(shi)鳳毛(mao)麟(lin)角。
從電商業務(wu)橫跨到(dao)(dao)金融(rong)和云業務(wu)的阿里,從今日頭條躍遷到(dao)(dao)抖音的字節跳動,從做亞馬遜店鋪到(dao)(dao)自建平臺(tai)的SHEIN,哪一個不是破繭(jian)成(cheng)蝶(die)、浴血奮戰出來的?
任何一個企業在生命周(zhou)期中,都不可能無限(xian)(xian)增長,一定會(hui)遇到(dao)一個極(ji)限(xian)(xian)點,只有突破這個極(ji)限(xian)(xian)點,才能實現持續(xu)性增長。
就像(xiang)張瑞敏說的,“他殺是淘汰(tai),自殺是重生。”不想(xiang)被時代淘汰,唯有自我突(tu)破這一條路。
但落到實處,企(qi)業(ye)第二曲線(xian)究竟怎么(me)找(zhao)?基于(yu)什么(me)判(pan)斷,尋找(zhao)第二曲線(xian)?
讓(rang)我們看看,那些成功的企業(ye)是怎么做的?
主要有(you)兩個路徑去實現:一方面是從外部視角,解(jie)決行業性難題。
比如SHEIN,就大幅(fu)度解決了(le)服裝(zhuang)行業的(de)痛(tong)點:庫存。它以(yi)數字化打通(tong)供需兩側,先賣圖片(pian)、再產衣服,以(yi)小單(dan)快返的(de)方式,一年(nian)實現(xian)營收(shou)2000億,遠(yuan)遠(yuan)超過(guo)安踏的(de)500億。
另一種(zhong)方式,就是(shi)從(cong)內部視角,從(cong)企業(ye)的核心能力出(chu)發。
比(bi)如(ru)余承東做(zuo)的手機消費(fei)業(ye)(ye)務(wu)(wu),就(jiu)是華為的第(di)二曲線。過去,華為做(zuo)通(tong)信運營(ying)商,積累(lei)了很(hen)多通(tong)信行業(ye)(ye)的專利,以及對這個行業(ye)(ye)的理解,從2B業(ye)(ye)務(wu)(wu)延伸到2C業(ye)(ye)務(wu)(wu),順勢推出手機業(ye)(ye)務(wu)(wu)就(jiu)很(hen)容易。
所以,第二曲線不是倡(chang)導無關的多元化創(chuang)新(xin),而是圍(wei)繞主(zhu)營業務(wu)的上下游做延展。
三、沒有系(xi)統思考,
就難以做好第二曲(qu)線
1.認(ren)知不(bu)夠,就不(bu)敢堅持第二曲線
字(zi)節(jie)跳動在(zai)做(zuo)抖音前,已經(jing)基(ji)于個性化推薦,做(zuo)出了爆款平臺(tai)今日頭條。
隨后,字節CEO張(zhang)(zhang)楠發現,每天很多人喜歡在(zai)頭條上(shang)看(kan)視頻,就跟張(zhang)(zhang)一(yi)鳴(ming)建議,“我們要(yao)不要(yao)也做一(yi)個(ge)視頻平臺(tai)?”
嗅(xiu)覺敏(min)銳的張一鳴(ming),很快就在(zai)內部孵(fu)化出火山、西(xi)瓜和抖(dou)音三款產品:西(xi)瓜視(shi)頻對(dui)標(biao)YouTube;抖(dou)音對(dui)標(biao)Musical.ly;火山對(dui)標(biao)快手,三管齊下,砸上巨(ju)資。
然而三個產品前(qian)九個月的數據都非常糟糕,在這個連騰訊(xun)都會猶豫(yu)的時刻,張(zhang)一鳴為什么力排眾議,選擇堅(jian)持(chi)下去?
因為在張(zhang)一鳴看來,視頻用(yong)戶的增長速度明顯高(gao)于圖文(wen),“邏(luo)輯上正確的事(shi)情一定是(shi)對的,況(kuang)且(qie)還(huan)有別(bie)人已(yi)經驗證過了,我(wo)們數據差(cha)是(shi)我(wo)們自己(ji)沒做好。”
最后,從內部用戶需(xu)求(qiu)出(chu)發,字節不僅快(kuai)速(su)找(zhao)到了第二(er)曲線,還做出(chu)了萬(wan)億(yi)GMV的電商巨頭抖音(yin)。
所以,認知是因,創新是果。能否敏銳的察覺到新趨勢、新變化,思考本質很關鍵。想要創新,根本方法是認知升級。
2.到了增長極限(xian),再開啟第二曲(qu)線
我們在(zai)開辟第二曲線(xian)前,先要問(wen)(wen)自己一個(ge)問(wen)(wen)題:真的到了增(zeng)長極限嗎?
很多時候,企業考慮做第二曲線(xian),往往區(qu)分不清楚:究竟(jing)是(shi)遇到了業務瓶(ping)頸(jing)?還是(shi)到了自己的增長極限?
區(qu)分(fen)不清楚(chu),就開始做第二曲線(xian),要么是逃避式選擇;要么是看到(dao)了新風口(kou),別人(ren)賺錢,自己心動眼(yan)紅(hong),覺得機(ji)不可失,也想去分(fen)一杯羹(geng)。
那么,如(ru)何確定是(shi)不是(shi)到了增長極限?
就好比開(kai)車沒油時,再加(jia)速會(hui)(hui)有風險,不加(jia)油就熄(xi)火(huo)了(le)。這個時候,就是汽車的增長(chang)極限。企(qi)業也是如此(ci),當到達(da)增長(chang)極限時,企(qi)業再不“加(jia)油”就會(hui)(hui)死掉。
然而,讓人苦惱的是:汽車沒有(you)油,儀表(biao)盤上的油表(biao)會亮起報警(jing)燈,提(ti)醒司機;但企業經營沒有(you)明確(que)的儀表(biao)盤,來提(ti)醒你。
但其實,在企業發展過程(cheng)中,會有這(zhe)么一(yi)個(ge)“預(yu)警”時刻,需要你用科學的方法去識(shi)別(bie)它。這(zhe)個(ge)方法,我(wo)們可以用增強反饋和調節反饋來判斷。
大多數時候,我們可以(yi)通(tong)過正向(xiang)的增強(qiang)反(fan)饋,實現快速見(jian)效。
舉個例子,就像你兩個月想(xiang)瘦(shou)10斤(jin),那么拆分目標后,計劃每天慢跑1小時來(lai)達到效果(guo)。剛開始效果(guo)很(hen)好,很(hen)快(kuai)瘦(shou)下(xia)來(lai)2-3斤(jin)。但很(hen)快(kuai)過了一(yi)周(zhou),體重停(ting)在一(yi)個波(bo)動(dong)區間,就是減不下(xia)去。
這個時候(hou),可以通過控制變量(liang)法來調節反饋,比如增加(jia)跑步的時長(chang),加(jia)大(da)消耗量(liang);或者(zhe)合理搭配(pei)飲食,科學配(pei)比優質碳水、蔬菜和蛋白(bai)質攝(she)入,減少攝(she)入量(liang)。調節一段時間(jian)后,體重終(zhong)于又開始下降。
企業(ye)經營也是如此(ci),比如從0開始做一項(xiang)新業(ye)務,通過(guo)調整(zheng)產品體系(xi)、換市場打(da)法(fa)、降低成(cheng)本等一系(xi)列手段,通過(guo)增(zeng)強反(fan)饋和調節(jie)反(fan)饋獲得持(chi)續性增(zeng)長(chang)。
但當(dang)你試過各種辦法(fa),都無法(fa)再實現高效(xiao)增(zeng)(zeng)長,這說(shuo)明(ming)原有的增(zeng)(zeng)強(qiang)方法(fa)已(yi)經(jing)不能奏(zou)效(xiao)了(le),企業或(huo)個(ge)人(ren)遇(yu)到了(le)增(zeng)(zeng)長極(ji)限,這個(ge)時候,就說(shuo)明(ming)你該轉型或(huo)者(zhe)尋找第二曲線了(le)。
所(suo)以,當第(di)一(yi)曲(qu)線都沒有做透(tou),去考慮(lv)第(di)二曲(qu)線,往往會變成(cheng)逐利和短視。
俗話說,飯要一(yi)口一(yi)口吃,路要一(yi)步(bu)一(yi)步(bu)走。
什么時候(hou)做第(di)二曲(qu)線?回答(da)之前,你一(yi)(yi)定要先問自己幾個問題:第(di)一(yi)(yi)業(ye)務市場占有率多(duo)少(shao)?與競(jing)爭對手(shou)比,真(zhen)的沒(mei)有上升空(kong)間了(le)嗎?
這些問題至少占一(yi)樣,我們再來考慮第二(er)曲線。
3.想創新,就不能太(tai)看重結果
打造第二曲線,是一個系統性工(gong)程,它涉及到戰略、組織(zhi)、人(ren)才(cai)、文化等多重因素。
無論是(shi)重新搭團隊、定目標、做規(gui)劃,還是(shi)盤人才、拿結果,無疑都是(shi)非常艱難的(de)(de)過程(cheng),極其考驗企業領(ling)導者和團隊的(de)(de)心智力量。
在成功打造(zao)第二曲線時(shi)(shi),必(bi)然要(yao)面對(dui)一個十(shi)分(fen)艱(jian)難的“破局點”下滑時(shi)(shi)期。
“第二曲(qu)線(xian)”的理(li)論指出(chu):第二曲(qu)線(xian)在(zai)初始階(jie)段是下降的。
在(zai)企業里這意味著削(xue)減員工數量和(he)管(guan)理費用,進(jin)行組織架構重(zhong)組,甚(shen)至往往會涉及高管(guan)人員的(de)更(geng)迭,而最為痛(tong)苦(ku)的(de)是放(fang)棄原本珍愛的(de)產品和(he)市場。
這個“破局點”下(xia)滑期,可以理解為(wei)延遲效應。
而能(neng)幫助一(yi)個(ge)企業走過“破局點”的(de)(de)(de)關鍵時期的(de)(de)(de),只有頑強的(de)(de)(de)企業文化。這種文化,就包括對新(xin)項目試錯、拿(na)結果的(de)(de)(de)耐心和包容度。
就像聚美優(you)品剛上(shang)市時,創始(shi)團(tuan)隊都(dou)覺得特別(bie)驕傲,因(yin)為他們(men)是(shi)最(zui)年(nian)輕的創業者,能夠(gou)在(zai)最(zui)糟(zao)糕的時間點進入電商,還做得那(nei)么好,風光無限。
但回(hui)過頭看,僅(jin)十年,他們(men)已經淡出了(le)人們(men)的視野。
曾有(you)人問(wen)過(guo)他們的(de)高管:為什么上市之后會變成這樣?他說,其實他們并不是沒有(you)未(wei)雨綢繆,或者晴天修屋頂(ding),而是過(guo)于用力去做(zuo),卻加(jia)速(su)了企業(ye)走(zou)下(xia)坡(po)路。
在很長一段(duan)時間,聚美優(you)品都在不(bu)斷創新(xin),因為他們感知到(dao)了(le)風險(xian),讓整個(ge)團隊繃得特別緊(jin),一個(ge)月要(yao)出2-3個(ge)新(xin)方向,兩個(ge)月就要(yao)嘗試新(xin)突破。
但對新(xin)方向、新(xin)項目,卻沒有足夠的試錯耐心和包容度,導致原本(ben)士氣昂揚的團(tuan)隊(dui),變得緊(jin)張(zhang)、疲憊(bei),最后活(huo)生生拖成(cheng)了遺憾。
所以,想(xiang)創(chuang)新、想(xiang)成(cheng)長,就不能只看重結果,不注重創(chuang)新業(ye)務難度,幾次試錯后沒結果、沒成(cheng)績,老(lao)板就逐漸開始失去了(le)耐心。
過度施壓和問(wen)責,導致團隊越干越沒信心,最后人都走了,項(xiang)目(mu)也不了了之。
面對尋(xun)找第(di)二曲(qu)線中的各種問題,都需要(yao)仔細拆解、小心求證,正(zheng)確歸因才能找到正(zheng)確的解決方法。
四、企業文(wen)化和團隊活力,
是開啟第二曲(qu)線的必(bi)備要素
1.文化(hua)沒活力,就別(bie)想創(chuang)新
一個有活力、有創(chuang)造(zao)力的團隊(dui),總能自己長出創(chuang)新性人才。
畢(bi)竟,人對了(le),事才能成。
試想一(yi)下(xia),如果你所(suo)在(zai)的公司(si),經常鴉(ya)雀(que)無聲(sheng)(sheng),大家都是(shi)按(an)部就(jiu)班、默(mo)(mo)默(mo)(mo)工作(zuo);工位上,大家只(zhi)敢小聲(sheng)(sheng)交流、竊竊私語;會(hui)議討(tao)論時,也總是(shi)領(ling)導一(yi)個(ge)人在(zai)說,其他(ta)人都是(shi)隨聲(sheng)(sheng)附和,沒態度、沒看法,開會(hui)像走過場。
這樣的環境,試(shi)問怎(zen)么可能(neng)成為富有活力(li)和創造力(li)的組織呢?
相(xiang)反(fan),那些開放、元氣滿滿的(de)公司,每個人(ren)都洋溢著熱情(qing),充(chong)滿活力。
開會(hui)時(shi),大家都在踴躍、積極地發言,甚(shen)至經常為了一個(ge)業務(wu)問(wen)題,爭(zheng)論不(bu)休,最后需要領導協調、喊(han)停。
對比之(zhi)下,第二(er)種(zhong)公司是不(bu)是更可能涌現出新點子、新想法,更富有創造力?
比如,雞肉供(gong)(gong)應商圣(sheng)農,一直都(dou)是肯德(de)基、麥當勞、德(de)克士(shi)、漢堡(bao)王等快餐品牌的(de)(de)供(gong)(gong)應商。作為(wei)B端業務老大,隨(sui)著(zhu)互聯網(wang)電商、直播等紅利的(de)(de)到來(lai),讓一直處于幕后(hou)的(de)(de)原(yuan)材料供(gong)(gong)應商,有了更多觸達C端消(xiao)費者(zhe)的(de)(de)渠(qu)道機會,于是圣(sheng)農開(kai)始(shi)推出可加熱速食的(de)(de)半成品。
為了做好C端業(ye)務,更符合年輕群體的消費觀和審美(mei),圣農將產品團隊全部換成(cheng)了90后,讓他們來(lai)負責產品設計和包(bao)裝款(kuan)式。
有意思的是(shi),他們每次開會討(tao)論,會嚴禁總裁說(shuo)話,充分放權,讓年(nian)輕(qing)人做決策。
每次會議,大(da)家都是積極發(fa)言,充分(fen)探討,甚(shen)至為了一(yi)(yi)個(ge)細節(jie)爭得面紅耳赤。但結果(guo)卻意外(wai)的好,產品一(yi)(yi)經(jing)推出,在市面上(shang)大(da)受歡迎。
事后(hou),圣農CEO表示(shi),“真的要(yao)做(zuo)變(bian)革,做(zuo)創新的時候,能克服管理者(zhe)‘覺得我們總是對的’這件事,很不容易,但也(ye)特別重(zhong)要(yao)。”
充分放權,給員工更多(duo)的發言和(he)主導空間,更能(neng)激(ji)發出活力和(he)創(chuang)新能(neng)力。相反(fan),在一個墨守成規、死(si)氣沉(chen)沉(chen)的團隊氛(fen)圍里(li),不僅(jin)會(hui)扼殺很多(duo)創(chuang)新性(xing)想法(fa)和(he)人(ren)才,甚(shen)至很多(duo)優秀人(ren)才也(ye)會(hui)融不進(jin)來,留不住人(ren)。
2.文化不(bu)行,造新(xin)土壤
有創(chuang)新(xin)基因(yin)的公司,在內(nei)部就(jiu)可(ke)以實(shi)現自(zi)我迭代。那對于沒(mei)有創(chuang)新(xin)土壤(rang),又(you)急(ji)需第二曲線的公司,該怎么辦(ban)呢(ni)?
最直接(jie)的方法是,引入創新性(xing)人才。
通過引入外(wai)部資(zi)源(yuan),補足企業短板(ban),激活企業的(de)創新(xin)業務。
內(nei)部創新對(dui)大(da)多數企業來說(shuo),往往難(nan)度太(tai)高、成本太(tai)大(da)。稍有不慎(shen),可能就全盤皆輸。
約(yue)翰·科(ke)特(te)在其著作(zuo)《變(bian)革》和《變(bian)革之(zhi)心》中,也(ye)說過:變革的(de)真正阻礙在(zai)于領(ling)導者的(de)心智模式。
如果沒有第三方的視角,靠企業內部長期培養的人才,很難開啟真正的變革,因為他的心智模式,是跟公司的心智模式完全匹配,新業務所需要的技能和心智模式,卻不具備。
就像大多(duo)數人,只有病(bing)倒(dao)的(de)時候(hou),才(cai)會意識到健康是多(duo)么(me)重要。
變革領導(dao)人,往往需(xu)要(yao)用(yong)暴風驟(zou)雨(yu)式的(de)管(guan)理革命,才能打破原有的(de)組織心(xin)智模式。即使像杰克·韋爾奇那樣的(de)鐵腕型領導(dao)人,也(ye)花了 10 年才取得成功。
此外(wai),真正的變革,不僅是打破原有(you)思維(wei)模式和(he)行事方式,還有(you)原有(you)的利益分配模式。
這時候(hou),必須承認,采取妥協(xie)(xie)、共贏(ying)、協(xie)(xie)商的(de)方式,很(hen)多情況下是(shi)沒有用的(de)。
所以,最快(kuai)的(de)(de)方式(shi),就是引(yin)入新(xin)的(de)(de)創(chuang)新(xin)型人才,組建新(xin)團隊。而這個新(xin)業務,最好由創(chuang)始人牽頭,獨立運營。
這(zhe)樣既(ji)可以與原有業務區分(fen)開(kai)來,防止組(zu)織內耗;另一方(fang)面,自上而(er)下的推進,也(ye)可以對新業務最大化傾斜公司資(zi)源。
比如(ru),新(xin)東方(fang)做東方(fang)甄(zhen)選(xuan)(xuan)。確定(ding)電商直播(bo)這條線后(hou),單獨成立電商公司(si)東方(fang)甄(zhen)選(xuan)(xuan),由CEO孫東旭帶隊。雖然臺前是(shi)一批轉型的(de)新(xin)東方(fang)老師,但在公司(si)的(de)中后(hou)臺、供應鏈、運營(ying)和自營(ying)產品,都引入了大(da)量的(de)相關(guan)領域的(de)專業(ye)人才(cai)。
包括東方甄選爆(bao)火后,也是(shi)通(tong)過新的獎(jiang)勵機制(zhi),穩固了業內變(bian)動很高的主(zhu)播團隊。
總結(jie)
顯然,在這(zhe)個巨變(bian)的時代,擁(yong)抱變(bian)化(hua)、積極推進變(bian)革是生(sheng)存(cun)和發展的唯一(yi)之(zhi)途。
不(bu)管(guan)是華為(wei)、阿里(li)、字(zi)節,還是微(wei)軟、蘋果和亞馬(ma)遜等,任何一個優秀企業,都可以看到(dao)他們在不(bu)斷地自我迭代和尋(xun)求突破創新。
因為他(ta)們深刻明白(bai):成績永遠(yuan)屬(shu)于過(guo)去,躺在功(gong)勞(lao)簿上(shang)睡覺,會被時代很快拋(pao)棄。敢于(yu)自我(wo)顛(dian)覆,才能立于(yu)不敗(bai)之地。
創新理論之父熊彼特說過這樣一句名言:無論你把多少輛馬車連續相加,也帶不來一輛火車。
當原有的(de)方式、方法已經不奏效時,創新(xin)才(cai)能(neng)帶來(lai)新(xin)的(de)高速(su)增長(chang)。如果(guo)畏難或者懈怠,那(nei)最(zui)終只能(neng)讓出現有的(de)市(shi)場(chang)份額,被別(bie)人(ren)顛覆。
大(da)企業尚且如此,我們中小企業更(geng)需要時(shi)刻(ke)警惕:不斷找(zhao)到自己的第二(er)曲線(xian),才能走的更(geng)遠。